山東商報·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
山東商報·山海新聞了解到,11月11日,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十四五’發展看聊城”系列衛生健康完成情況專場主題新聞發布會。聊城市愛國衛生運動服務中心主任姚桂芹同志介紹,“十四五”以來,聊城市在履行產業鏈牽頭職責中,秉持“產業富民、健康惠民”理念,著力推動大健康產業從“資源優勢”向“富民動能”和“健康紅利”持續轉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的轉變:
首先,推動“田間資源”變為“富民資產”,以特色種植夯實產業根基。堅持以標準化、集約化種植為引領,構建“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發展機制,讓群眾通過中藥材種植(養殖)獲得實在收益。一是規模效益雙提升。2024年全市中藥材種植面積達4.11萬畝,建成瓜蔞、丹參、中華大蟾蜍等8家省級生態種植(養殖)園區,總產值16.79億元。二是模式創新提質效。推廣林下種養等多元模式,如陽谷縣“林下種豆、豆下養蟾”畝均年收入超3萬元,實現“一畝地、多份收益”。三是利益聯結共發展。推行“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如冠縣靈芝合作社帶動400余戶就業,獲評“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中藥材種植成為鄉村振興“綠色富民產業”。
其次,推動“初級加工”變為“高值產業”,以提質增效激活發展動能。聚焦醫藥制品、健康食品等核心領域,推動加工制造業向精深轉型,提升附加值,拓寬富民渠道。一是龍頭引領,集群發展。東阿阿膠品牌帶動106家生產企業、550余家經營企業發展,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占全國85%、95%以上;多家艾草企業快速成長,“九頂艾深加工及健康診療項目”入選省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二是放眼全球,推動“出海”。赴港粵開展專題招商推介,東阿阿膠與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達成戰略合作;多家本土產品借助香港自貿優勢分銷東南亞;建設橫琴靈芝大健康產業創新中心,拓展靈芝產品市場,推動“聊城產”大健康產品走向國際。
最后,推動“產業紅利”變為“健康福祉”,以服務升級增進健康福祉。堅持健康惠民,將大健康產業發展與基層醫療服務提升深度融合,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便捷、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服務。一是打通“最后一公里”。實現市縣中醫醫院“五個全科化”和“兩??埔恢行?rdquo;全覆蓋,公立綜合、婦保、傳染病醫院設置中醫臨床科室;依托市中醫醫院、市人民醫院、東昌府區中醫院等11個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基地,構建“市-縣-鄉-村”四級服務體系,市級統籌標準、培養師資,縣級提供平臺、培育學員,鄉村落地技術、臨床應用。二是下好融合“一盤棋”。創新“中醫藥+婦幼”服務模式,將中醫特色療法融入“孕、產、婦、兒”保健,普遍開展藥浴、穴位貼敷等中醫適宜技術;市人民醫院入選省級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中醫兒科獲批國家“旗艦”科室,建成“智慧中藥房”,實現統一煎煮、配送上門,縮減等待時長,中西醫協同服務模式初見成效。三是讓中醫藥“活起來”。成立中醫藥文化宣講團;舉辦成無己中醫藥文化節、山東(東阿)中醫藥文化旅游體驗周等活動;在8個縣(市、區)創新舉辦中醫藥文化夜市105場。全市共建成中國阿膠博物館、成無己紀念館等2個國家級和聊城市中醫醫院、茌平區中醫醫院等2個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陽谷縣李臺鎮中心衛生院等8個省級中醫藥健康文化知識角,東昌府區閆寺學校等4所省級中醫藥文化試點學校,推動中醫藥文化融入生活、惠及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