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報·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
山東商報·山海新聞了解到,11月11日,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十四五’發展看聊城”系列衛生健康完成情況專場主題新聞發布會。聊城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蔣保印同志介紹,“十四五”以來,聊城市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聚焦建高地、強體系、優服務,全力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與區域均衡布局。
建強“雙高地”,驅動診療能級躍升。以國家級資源引進和省級中心建設為引擎,全力構建區域醫療技術新高地,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好看病、看好病。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落地見效。北京積水潭醫院聊城醫院投入運營,累計引入專家145人次、開展48項核心技術,其中24項填補區域空白。同時,通過“師帶徒”培養本地骨干15名,獲批省級科研項目3項,實現“技術+人才”雙積淀。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內涵升級。以聊城市人民醫院為核心,重點打造麻醉科、神經外科、心內科等優勢學科集群,構建起急危重癥救治、疑難病癥診療、微創介入和組織器官移植四大技術高地。目前,擁有省級臨床重點專科26個、臨床精品特色專科5個。科研創新能力持續增強,建成國際合作研究中心4所、國內聯合實驗室5個、省級重點實驗室6個,近5年承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13項、獲獎勵69項,為技術創新提供堅實支撐。
織密“一張網”,促進資源均衡布局。著力構建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優質資源向基層延伸,形成科學有序的分級診療格局。城市醫療集團高效協同。由聊城市人民醫院牽頭,整合2家二級醫院、14家基層醫療機構,構建起覆蓋60.7萬人口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創新設立兩大體系十大中心,即人力資源、財務、醫療質控、醫保、信息數據質量等“醫療管理五大中心”,以及影像診斷、心電診斷、醫學檢驗、病理診斷、消毒供應“資源共享五大中心”。其中,醫學影像中心完成遠程診斷3.7萬例,臨床檢驗中心統一檢測429項。通過派駐246名高級職稱醫師下沉,指導基層開展新技術536例,集團內雙向轉診1.6萬余人次,就醫秩序更加科學合理。縣域服務能力整體躍升。全市9家縣級綜合公立醫院達到“國家千縣工程”基本標準和推薦標準。東阿縣人民醫院創建為三級甲等醫院,10家縣級綜合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標準。實現老年、康復、兒科、重癥、精神等關鍵學科縣域全覆蓋,構建起支撐居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的服務體系。
打造“新體驗”,優化群眾就醫感受。聚焦群眾就醫的急難愁盼,以流程優化、數字賦能、模式創新為抓手,讓醫療服務更有溫度、更具效率。門診服務更便捷。全市36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建成“一站式”服務中心,整合掛號、醫保審核等十余項功能,累計服務超千萬人次;5家三級醫院開設疼痛門診,無痛診療比例提升至70%左右;8家醫療機構開展日間手術,覆蓋130個病種,完成7990例,占擇期手術30%,大幅縮短住院等候時間。急救網絡更高效。全市現有急救站點62家,其中基層站25家;創新“警醫聯動”模式,建設15個“120+122”聯動站點,實現“同出同救”;在基層設置52個健康哨點,推廣“上車即入院”服務,構建生命救援通道。住院服務更省心。在4家醫院推廣“預住院”模式,覆蓋258個病種,服務17.9萬人次,平均縮短術前等待3天左右、住院日4.8天;發展“互聯網+”健康服務,178家醫療機構建立隨訪制度,39家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上門服務3.2萬人次,19家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6.2萬余人次,滿足群眾慢病復診等多元化健康需求。就醫成本更可控。建成市級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74家機構接入,累計互認88.6萬次;試點“虛擬病房”管理,服務2萬余人次,次均費用降低600余元。東阿縣率先推行“先診療后付費”,惠及5.8萬患者。38家醫院實行“一次掛號管3天”復診免掛號費政策,切實減輕群眾就醫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