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報·山海新聞記者 于大龍 李云聰
山東商報·山海新聞獲悉,10月21日,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召開“‘十四五’發展看聊城”系列人社事業發展成果專場主題新聞發布會。聊城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調研員劉博同志介紹了“十四五”以來全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工作進展情況。劉博表示,全市人社系統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才引育等工作取得新成效,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堅實的人社力量。
在聚力就業創業,穩固民生之本方面,堅持以政策紅利穩定就業基本盤。市場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十四五”期間,我們重點推動勞動者市場就業,聯合多部門制定了就業配套措施,充分釋放資金補貼、減稅降費、崗位補助等政策紅利。比如,落實失業保險援企穩崗政策,實行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組織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20.7萬人次等。通過落實一攬子穩崗位促就業扶持政策,減輕了企業生產經營壓力、提升了勞動者技能水平,讓就業崗位更穩、就業成色更足。為促進就業與產業協同發展,我們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建成聊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并獲批省級園區,啟動建設“智匯水城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前全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490余家,從業人員超4000人,有力保障了重點群體就業和企業用工需求。2021年以來,全市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21萬人。
堅持以精準幫扶提升群眾獲得感。將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作為關鍵環節,讓就業服務可感可及。比如,打造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智慧就業等就業服務品牌,2021年以來開展求職招聘對接活動445場、服務企業3.28萬家次,助力12.6萬人實現就業。聚集高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需求,全力做好“1131”服務(即至少提供1次政策宣介、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或就業見習機會)。開展“社區微業”行動,精心打造臨清軸承智造工匠、侯營小棉襖等13個勞務品牌,其中“魯西嫁接工”獲評省級特色勞務品牌,并在全國勞務品牌大會上亮相打卡,年穩定輸出技術工1萬余人,成為助力女性就業、推動鄉村振興的“金字招牌”。
堅持以創業創新激發就業新活力。為使創業者“輕裝上陣”,我們持續完善創業培訓、創業擔保貸款、創業孵化、創業服務“四位一體”的創業扶持體系,市創業孵化基地成立10年來,累計孵化山東聚實惠商貿有限公司、山東海鉆節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490余家,帶動就業2.5萬人。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落實力度,推行“創貸+產業”模式惠及188家企業、2.7萬名創業者,帶動就業5萬余人,有效解決了初創企業和創業團隊的資金難題。為營造濃厚創業氛圍,我們還舉辦了第六、第七屆市級創業大賽,友愛導樂健康服務、智能化信息化二襯臺車等一大批優秀創業項目和創業者脫穎而出,其中“蘇風京韻看宛園”項目獲國家級優秀獎,為就業崗位擴容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健全社會保障,堅實民生之基方面,覆蓋范圍不斷擴大。大力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開展“社保高質量擴面”“全民參保·福暖萬家”等專項行動,通過大數據比對、送政策上門推動應保盡保。今年7月,我們啟動實施了新就業形態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試點政策,將出行、即時配送等行業平臺企業納入保障范圍,切實維護了網約車司機、外賣配送員等群體的勞動保障權益。目前,全市基本養老、工傷、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423.06萬人、75.54萬人、55.48萬人,社會保障覆蓋面持續擴大。
待遇水平穩步提高。社保待遇關系群眾的生活質量,我們堅決落實好上級部署,管好百姓的“養老錢”,連年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讓廣大退休人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就在今年7月,我們順利完成了2025年度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調整工作,惠及22萬余名企業退休人員。同時,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也實現了穩步增長,由2021年的每人每月150元提高至目前的208元,有力保障了參保群眾的基本生活。
經辦服務持續優化。我們積極推進“國家級社會保險服務標準化試點”建設,大力推行數字化轉型,社保事項實現“就近辦”“網上辦”“掌上辦”,群眾動動手指就能查信息、在家門口就能輕松辦理業務,具體辦理流程請關注“聊城人社”微信公眾號或登錄“12333聊城服務網”平臺查詢。持續拓展社保卡“一卡通”應用場景 ,為群眾在待遇領取、就醫購藥、交通出行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便利。目前,全市累計制發社保卡575萬余張,基本實現了“人手一卡”。
在強化人才支撐,強勁發展動能方面,青年興聊,吸引青春力量集聚筑夢。2023年,市委市政府創新實施“青年興聊”工程,精準定制了16條“黃金措施”和12項配套細則,從平臺搭建、創業扶持、成長助力、樂業環境四個維度,全力支持青年挑大梁、當主角。在西安、蘭州、重慶等中心城市建成5家青年聯絡站,聘任40名引才大使,招募1160名高校聯絡員,形成“東西南北中”的戰略引才格局。工程實施以來,吸引6萬余名青年才俊來聊就業創業。
高端引才,推動頂尖智力賦能產業。擦亮柔性引才“聊城品牌”,連續舉辦9屆“院士專家聊城行”活動,累計邀請47名院士、550余名高層次專家來聊交流合作,一大批產業項目在我市開花結果。比如在軸承產業領域,山東凱美瑞軸承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和專家合作,突破了高精密軸承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今年5月,我市“山東聊城軸承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服務團”獲批人社部“2025年專家人才服務基層活動”,進一步提升了活動的品牌性。
技能成才,培養能工巧匠支撐制造。大力實施“技能興聊”戰略,統籌推進企業育才、以賽選才、待遇留才等文章,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實現“量質齊增”。2021年以來,全市新增技能人才12.52萬人,高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5.1萬人,比“十三五”末增長了154%。“聊城市技工教育產教聯盟”入選全國技工教育聯盟(集團)建設院校名單。去年9月,在第47屆世界技能大賽中,聊城小伙楊紹輝勇奪汽車技術項目金牌,實現我國在該金牌項目上“零的突破”。
(山東商報•山海新聞聊城記者站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新聞熱線:18678811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