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商報·山海新聞 李云聰 聊城報道
山東商報·山海新聞獲悉,6月9日,聊城市召開2025年“國際檔案日”宣傳周主題新聞發布會。檔案與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價值。檔案資源建設是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發布會現場邀請到了聊城市檔案館保管利用科科長、一級主任科員王海寧同志,介紹聊城市檔案資源建設有關情況。
檔案資源是指具有保存價值的歷史記錄總和,包括有形實體,如紙質檔案、錄音錄像等,以及無形內容,如社會環境中的檔案信息等。檔案資源是檔案工作的立業之本,更是黨和國家寶貴的歷史文化財富。
近年來,聊城市檔案館高度重視檔案資源建設工作,科學謀劃、主動作為、創新思路,基本建立了門類齊全、結構合理、內容豐富的檔案資源體系,為檔案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基礎。
一是堅持一體化聯動,全面加強檔案進館督導。聊城市檔案部門始終堅持局館一體,整體聯動,針對檔案進館工作,先后聯合召開重大活動和突發事件檔案工作協調推進會、市屬國有企業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推進會、民生檔案工作推進會等。堅持厘清底賬,研究制定了2022-2024年市直單位檔案集中進館計劃,針對100余家市直單位和國有企業,結合工作實際,明確進館時間。同時,每年明確上年度重大活動檔案進館臺賬,為每年檔案進館工作夯實了基礎,市直單位建檔立檔工作全面加強。2024年完成了73個全宗19.08萬卷(件)檔案的進館接收工作,檔案進館數量是2023年的2.2倍,是2022年的22倍。據統計,自新館啟用以來,聊城市檔案館館藏數量由30萬卷(件)增加至70余萬卷(件),實現翻了一番還多。
二是堅持一條龍舉措,全程提供進館指導服務。聊城市檔案館工作人員經常深入立檔單位,采取“面對面、手把手”方式,現場教學,提供針對性建檔立檔指導服務。去年以來,聯合市檔案局赴48家單位開展現場指導99次,提供面對面督導和業務指導173次,電話微信指導600余次,實現進館單位指導全覆蓋。
三是堅持一股勁工作,全員凝聚檔案征集合力。為進一步加強和規范檔案征集工作,充分發揮各領域、各行業專業人員在檔案工作中的“智庫”和“外腦”作用,聊城市檔案館建立了檔案征集專家庫。通過全員征集、專員跟蹤等方式,進一步加強檔案征集工作。去年以來,在做好年度和美鄉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聲像檔案資料等征集工作的基礎上,還征集到了濟南下鄉知青成軍與全國勞動模范曾廣福有關的珍貴檔案資料51件,聊城籍老革命家徐運北同志照片、日記等紅色檔案資料20余件,我國自動控制、系統仿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控制與仿真中心教授王子才院士的榮譽證書、勛章等珍貴資料8件,書法作品、書籍、家譜等19件。
四是堅持一站式服務,全力加強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堅持紙質檔案和數字化副本同步“雙進館”的原則,2024年以來,接收94個全宗的紙質檔案數字化副本進館,數據總量約4.13TB,其中,2024年數字化副本進館量同比增加82%。目前,館藏檔案整體數字化率達95%以上。建有革命紅色歷史檔案、“黃河故事”聊城篇章、脫貧攻堅和疫情防控聲像檔案以及民生檔案5個專題數據庫,各類檔案數據總量突破25TB。同時,加強民生檔案數據與檔案信息化“六級聯動”查檔平臺的充分掛接,真正建成“家門口的檔案館”“鍵盤上的查檔大廳”,讓檔案查詢服務更便捷、更科學。